维峰电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代码C39)。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大类,属于“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C398)”中类,属于“其他电子元件制造(C3989)”小类。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类,属于“1.2 电子核心产业”中类,属于“1.2.1 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小类。
随着通信、汽车、工业控制、消费电子、轨道交通等下游应用的丰富与多样化,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根据Bishop & Associates的数据,2022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达到840.9亿美元,相比2021年的779.9亿美元增长了7.8%。随着居民消费市场的逐渐复苏,Bishop & Associates预计2028年全球连接器市场将达到1,186.11亿美元。
市场结构方面,2022年全球连接器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通讯、汽车、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和轨道交通,分别占比23.81%、21.92%、12.83%、12.79%和6.98%,合计为78.34%。通信为全球连接器最大应用市场,受益于互联网活动和5G发展的推动,占比达到23.81%,预计随着全球5G建设的推进,数据中心的搭建,通信连接器市场将进一步打开。汽车是连接器的第二大应用领域,约占全球连接器市场的21.92%,全球双碳政策的驱动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以及渗透率持续提升,这将驱动汽车连接器的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
区域分布方面,根据Bishop & Associates的数据,中国是连接器第一大市场。中国、北美、欧洲、亚太(不包含日本和中国)、日本五大区域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2023年分别占据全球连接器市场整体规模的30.51%、23.02%、21.98%、13.82%和5.70%,合计约95.03%。
中国在全球连接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全球连接器的生产重心也同步向中国转移,加上中国汽车工业、通讯、消费电子等的发展,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投资力度的加大,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2023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达到249.7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0.51%,领先全球其他地区。2015年到2023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从147.19亿美元增长至249.77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6.83%,增长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未来,随着汽车电动智能化、通讯、智能制造、物联网等的发展,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2023年以来,受全球通胀、地缘、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与格局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业需求整体偏弱,工业自动化行业景气度不高,工业控制连接器行业市场整体需求相对疲软。但随着我国智能制造、工业 4.0的实施,国家加快推进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工控连接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长期趋势依然没有改变。根据 Bishop & Associate数据,2022年全球工业控制连接器市场规模占比约12.83%。工业自动化作为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点,是持续关注的发展方向。根据MIR睿工业数据显示,我国工控自动化市场规模2022年达到2,963亿元,2017年至2022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5.0%。预计随着中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逐渐推进,智能制造的稳步发展,工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仍将进一步扩大,结合国产化替代需求,国内工业控制连接器厂商将率先受益。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控制、反馈和辅助装置等工业自动化设备在机床、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自动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工业自动化研究报告》数据,2022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约 4,575亿美元,同比增长5.9%。未来随着全球工业 4.0时代的持续推进,各应用领域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23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到将达 4,807.3亿美元。此外,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促进全球工业控制市场发展。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消费者需求变动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据研究机构EV Tank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2024年)》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65.3万辆,同比上涨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持续快速增长,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面临从政策驱动过渡到市场驱动的高成长阶段。二三线城市已成为新增长引擎,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一线城市的限行和限购政策,使得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一线城市中增速放缓,下沉市场成为新的发力点。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进步会进一步推动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
汽车连接器作为连接各个汽车电子系统的信号枢纽,广泛应用于动力系统、安全与转向系统、娱乐系统,导航与仪表系统等各个汽车电子系统模块中。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智能性等方面要求的提高,汽车中所需要的连接器品种和数量将进一步提升。汽车连接器发展状况与汽车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根据Bishop & Associates统计数据,2023年汽车连接器全球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趋势达到184.99亿美元,是全球连接器市场的第二大应用领域。伴随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出台及新能源车快速普及带来的单车连接器价值量提升,汽车电动化以及智能化高速发展,汽车内部需要更多的连接器需求,无论是中低压、高压、高频高速等类型连接器都将面临巨大的市场扩容发展机遇,中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已经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实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储能等新能源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随着风、光、储等电力设施装机量的提高,新能源连接器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未来将成为连接器的主要需求市场之一三亿体育官方网站。
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持续保持旺盛,尽管面临产业链价格波动和欧洲地缘紧张局势的影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390GW,同比增长 69.57%。其中,中国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216.88GW,同比增长 148.15%,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许多国家将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其碳中和路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出或更新了光伏发展目标。此外,随着光伏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地缘经济格局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本土光伏产业作为其保障能源安全、提高全球产业竞争力、增加本国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预计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发展,需要储能等灵活性资源作为支撑,光伏与储能相结合模式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主要模式,光伏和储能将共同迎来巨大的潜在市场。
连接器是电子电路中的连接桥梁,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柜、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其性能、品质好坏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随着通信、汽车、消费电子、工业控制、轨道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对连接器在复杂工作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性能、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连接器行业发展还呈现出窄间距、集成化、高速率、高频率的特点。
工业环境通常具有灰尘、污垢和其他腐蚀性物质,以及振动、冲击等情况,这需要工业控制连接器具有相当程度的可靠性,才能适应复杂、严苛的应用环境。此外,自动化设备需要长时间运作以保证生产效率,且自动化产线的稳定性对产品良率有重要影响,因此连接器持久工作的稳定性对自动化设备的长期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预计随着应用场景的进一步丰富,连接器未来环境适应性要求还将不断提升。而这也要求连接器厂商在产品设计方面具有较强定制化能力,能够充分考虑不同应用场景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实现产品的高可靠性。
随着无线通信、服务器、数据存储、新能源、医疗器械等领域的设备小型化、智能化趋势推动电子元件数量激增的同时,也推动了电子元件的模块化和集成化,相应的连接方案的模块化、集成化程度也逐渐提高,对连接产品的通流能力、高速高频传输能力、环境性能提出了综合要求。比如工业控制设备的通用板对板连接器从 2.54mm、2.0mm、1.27mm逐步过渡到0.8mm、0.635mm、0.5mm、0.4mm间距,同时线对板 I/O 连接器也表现出明显窄间距发展趋势,最新的微型 I/O 连接器相较标准 I/O 连接器体积更小,稳定性更高。
同时在多路复用等信号并行传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需要将越来越多的信号包括电信号、微波信号、光信号等集成到同一个连接器中,并实现各信号独立传输、互不干扰。这决定了连接器集成化成为必然趋势,比如单个连接器对应 PIN 针数量持续提升,信号传输通道变得更加丰富,所能够实现的功能也更加多元。而这也要求连接器厂商具备较强精密加工能力,并能够在模具、焊接等工艺环节精细化运营以达到更窄间距,从而实现更高集成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系统传输的瞬间数据量显著增加。当前工业控制连接器主流传输速率达 3Gbps以上,并已向40Gbps以上逐渐发展。而数据传送所要求的更大带宽也使信号频率上限不断提升。对此,需要连接器能够实现更高速率和频率的信号传输,同时需能够克服高速高频产生的交变电磁干扰,而这也要求连接器厂商在产品设计方面借助电磁仿真软件进行评估,并在加工制造方面实现更高精度标准。
根据Bishop & Associates的数据,2022年前100名连接器制造商占据了整个电子连接器市场86%的市场份额。其中,前十名企业的市场份额从1980年的38.0%增长到2020年的60.8%。泰科电子、莫仕、安费诺这三家大型厂商市场份额约占全球总体份额的30%以上。此外,行业兼并购也持续进行,根据接插世界网统计,1985-2018年间,连接器行业已有589起并购。其中从1985-1999年进行了126次,2000-2018年进行了463次,并购明显加快。在并购浪潮中,三大连接器巨头安费诺、泰科、莫仕一直积极收购一些竞争对手。从1999年到2018年,安费诺收购了52家公司,在同一时期内,莫仕收购了27家公司,泰科收购了25家公司。
传统连接器属于无源器件,更多表现为标准化产品,随着下游应用日益广泛,连接器个性化需求逐渐增高,功能、结构、体积等方面要求也随之提升。为满足下游应用领域厂商需求,连接器正由标准化产品向定制化产品演变。在此背景下,连接器厂商需要越来越注重定制化能力的提升,包括降低定制化成本,缩短定制化时间,从而将定制化产品大量快速地向市场推广。要连接器厂商在产品开发,工艺生产等全流程都具备定制化的服务优势,并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柔性制造快速实现客户综合连接技术解决方案需求和多品种、小批量快速交付需求。
目前通讯、工业控制、新能源等领域连接器市场份额主要以欧美连接器大厂为主。但中国在通讯、工业控制、新能源、医疗、汽车等领域的终端产品实力不断增强,众多下游市场规模逐渐发展壮大。随着下游终端厂商需求和技术推动,我国连接器厂商设计创新能力、生产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叠加国际贸易摩擦导致跨境采购不确定性增加,下游本土企业既有降低原材料成本的需求,又对供应商有贴近生产地的诉求,故越来越多的下游本土企业倾向于采购同等质量标准下价格更优惠的国产连接器,从而加速推进连接器的国产化替代和本土化生产。连接器的国产化趋势逐渐加深。同时,以风电、光伏、储能及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经济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国产替代趋势下,国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将迅速提高。
公司始终秉承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聚焦高端精密连接器市场,专业从事工业控制连接器、汽车连接器及新能源连接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已具备17大产品系列,30,000多个产品料号,产品可广泛用于工业控制与自动化设备、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光伏逆变系统等系列应用场景。
在发展过程中,公司紧紧抓住新能源和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以工业控制连接器为主体,汽车及新能源连接器为两翼,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智能化、高效的连接器解决方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工业控制领域,科技日新月异,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器不仅影响着设备的运行效率,而且对于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产品在伺服电机、可编程逻辑(PLC)、机械手臂、工业电脑等工业控制与自动化设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工业控制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板对板连接器以及线对板连接器。其中,工业控制板对板连接器包括高速板对板连接器、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高精密板对板连接器以及公母同体板对板连接器,产品多用于信号传输与供电,间距从0.4mm、0.5mm到3.96mm、5.08mm不等,传输速率从5Gbps到30Gbps不等,可提供SMT、THT等各种线路板安装方式;工业控制线对板连接器多用于信号输入及输出,间距从 0.8mm、1.0mm、1.27mm到5.08mm、7.5mm不等,传输速率从5Gbps到30Gbps不等,可提供18-36AWG多种线径规格方案。公司工业控制连接器对应客户包括汇川技术300124)、台达电子、泰科电子等工控设备及元器件厂商。
工业控制系统中包含大量电气元件及设备,从PCB线路板、传感器,到驱动器、电机,再到工业电脑、电气柜等,此类设备都需相互连接协同工作,形成对工业控制连接器的巨大需求。相较其他类型连接器,工业控制连接器需要长期在振动和噪音环境下处于不间断运作状态,应用场景复杂多样,零部件维修、更换成本高,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的要求相对较高,对应有防水、防震、耐高温、耐低温、耐盐雾侵蚀、耐使用、寿命长等性能要求。特别是严苛及复杂环境下的连接需求,这对产品的机械、电气、环境的综合性能要求更高。
在中低压信号传输板块,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多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上的信号传输与供电,间距从0.5mm、0.8mm、2.2mm到3.0mm、4.0mm、6.0mm不等,防水等级达到IP67、IP68、IP6K9K,具有端子加固、互配防呆及二次锁扣设计,抗震动性强,有稳定的接触与传输性能,可提供多种安装设计。对应客户包括比亚迪002594)、安波福等整车及零部件厂商。此外,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维康汽车,在智能座舱系统、自动驾驶系统以及车身域控系统布局高频高速汽车连接器产品。公司已有FAKRA、MINI FAKRA、HSD、车载TYPE C、雷达壳体、大电流螺柱端子等产品,并已有多家整车及零部件厂商定点。
汽车连接器是用于实现整车电信号或部分电信号的传输与交换的一种装置,通常用于汽车电路中连接线束和电气设备,广泛应用于传统汽车动力系统及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车身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安全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设备等方面,涉及油路、汽门、排放装置、配电系统、仪表盘、防抱死制动系统、GPS导航仪、显示屏等设备。汽车连接器需关注行驶状态下人车交互间的数据传输,包括反馈交通环境变化、执行驾驶员各种操作指令等。故连接器的稳定性成为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汽车连接器还需匹配汽车厂商所提出的高集成度、高精度及轻量化标准,以降低整车能耗。此外,连接器还需要在各种恶劣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如高温、低温、湿度等。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产品多用于信号控制传输,间距从1.27mm、2.0mm到5.08mm、7.62mm不等,具有双触点、多触点端子结构设计,实现可靠连接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能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下稳定工作,主要应用在太阳能及风能逆变系统,对应客户包括阳光电源300274)、浙江艾罗、上能电气300827)等逆变器及其他配件厂商。
新型储能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2016-2023年中国光伏发电并网累计装机量从77.42GW上升至608.92GW,复合增长率达34.26%;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为520.98GW;根据中国化信咨询数据,预计到2025和2030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分别达820GW和 1,500GW。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动下,新能源相较传统能源优势愈加明显,市场规模稳健增长,对新能源连接器的需求也逐步提升。
新能源连接器是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置内部设备相互连接的关键零件,包括光伏面板、电池组件、汇流箱和逆变器等均需用到连接器,且此类装置对连接器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同时户外条件下动物撞击、天气影响等不确定因素也对新能源系统抗干扰能力形成挑战。故新能源连接器在有效处理电信号的同时,往往还需兼顾抗腐蚀、防漏电和面对户外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等特点。
公司经过20多年的研发积累,已建立丰富的标准产品案例库,覆盖诸多应用场景,能够在获知客户需求后及时匹配对应解决方案,并依托于半成品的模块化开发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快速二次开发生成成品,第一时间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
同时公司通过多年的持续研发投入,已建立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形成以产品研发和模具开发为核心,以先进的精密冲压及注塑等制造技艺为支撑的研发模式,为公司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公司采购的主要内容包括外协加工服务、金属材料、塑胶原料、模治具材料以及包装辅料等,其中外协加工主要项目为金属表面处理服务。公司严格实行“以产定购”的模式,由采购部门对采购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开展采购活动,并根据订单需求、用料预算、库存情况等计算出实际物料需求并生成请购单。采购人员参考市场行情及历史采购记录,向合格供应商进行询价、议价和比价,经过核定后进行订购,并进行物料的交期跟催和到货确认。经过多年的采购实践,公司已建立起成熟稳定的供应商体系,配合其采购管理流程,能够使采购兼顾质量、价格和供货周期等因素。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与客户签订框架销售合同后,研发中心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通过小批量试制、测试送样并经客户承认封样后,转批量生产。进入批量生产后,生产管理部门按合同/订单及交期要求,编制生产计划,同时结合公司原材料、半成品安全库存情况生成物料采购计划并分发至采购部门,完成采购备料工作,保证生产车间及时领料组织生产,并最终实现产成品顺利交付。
公司坚持以产品为中心,优先确保毛利水平和回款保障,并通过终端厂商、电子元器件贸易商、品牌商等多种销售渠道并举的方式开拓市场。公司采取直销模式,独立面向市场,直接对接客户签订合同并向其销售产品,销售完成后产品所有权及风险即已发生转移。
公司在研发及技术、精密制造、产品平台化及快速响应等方面已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驱动公司在专注细分领域的产品品质、产品丰富性、产品定制化等方面保持竞争优势。此外,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利用自身成本优势及快速响应优势,积极通过国产化替代抢占市场份额。
公司是国内工业控制连接器领域的稀缺优质供应商,公司工业控制连接器产品技术、品质、性能领先。20余载深耕,公司形成了特有的生产管理模式,在工业控制领域已有较高品牌知名度,能有效满足“小批量、多品类、定制化”工业控制连接器需求。此外,公司也积极向汽车及新能源连接器领域发力,积极利用自身产品平台化优势,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快速开发、快速生产、快速交付,结合丰富行业经验及优质客户资源,不断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并在汽车及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一定市场影响力,与汇川技术、比亚迪、阳光电源、伊控动力、台达电子、安波福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立足工业控制连接器领域,持续拓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其他高端连接器细分市场,争取早日成为在行业内更具影响力的高端精密连接器解决方案服务商。
公司较早建立电子连接器技术研发中心,针对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和试验,形成了多项专利、非专利技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境内专利16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51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另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同时,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连接器CAE仿线D模流分析软件,有效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保证了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此外,公司通过设立模具研发和加工中心,专门负责精密塑胶和五金模具的自主研发和加工,辅之高效的模具项目管控系统,从模具的开发、加工到模具的组立进行全过程管控,从而在不降低模具的加工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模具的开发效率。
公司拥有达到国际一流厂商标准的精密制造水平和产品品质,多年来持续为多家一线客户提供高端连接器产品。公司建立了高标准的质量监督体系,已通过汽车行业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8质量体系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在连接器冲压、注塑、组装等生产工艺重要环节充分贯彻全流程质量检验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的全流程管控,有效提升产品良率的同时降低生产制程成本。公司拥有较多技术水平较高的精密制造设备,包括从德国、瑞士、日本进口的精密模具加工设备、精密高速冲床以及全电动注塑机。另外公司实验室获得UL目击实验室认证,配备有各类先进的产品检测设备,包括膜厚测试仪、硬度测试仪、高温老化测试仪、盐雾测试仪等,能够充分保证产品的性能及品质符合相关标准。
产品的丰富性,以及半成品模块化、产品生产平台化是公司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基础。公司产品依据设计结构、连接方式、功能特征等不同特点可划分为17大系列,在此基础上,公司将客户定制化需求与产品平台化生产相结合,将半成品部件进行模块化并建立专门仓库,成品在此基础上快速进行参数定制及二次开发,从而在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公司在规模、技术、研发实力等方面均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采取差异化策略与国际一流厂商进行竞争。但公司当前经营规模仍不大,产品品类规模和数量较国际一流厂商仍有差距,产品市场影响力有限。未来公司将持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壁垒和产品品类,以满足多行业多客户多应用场景需求,从而为公司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增添助力。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663.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13,035.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5%,公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均实现了稳步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布局高可靠性车用线对板精密连接器等战略储备技术,保持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公司在连接器生产发展中的领先地位。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境内专利165项,其中发明专利 11项,实用新型专利151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另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此外,公司已于2023年1月被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3年,整体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仍然较为严峻,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市场需求恢复速度放缓。此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出口市场景气度不高。同时,受到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需求的波动和行业竞争的压力加剧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公司工业控制连接器业绩承压。但与此同时,公司也将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新应用场景,把握机器人、家用医疗器械、智能楼宇等细分市场的需求,提升多元化应用供给,提升公司工业控制连接器的盈利能力及抗市场波动的韧性。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需求激增,驱动公司对汽车连接器进行产能扩张、品类扩充。公司以三电系统的连接器为汽车连接器板块的主要产品,持续聚焦中低压信号细分领域。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专心做好产品品质、用心做好客户服务,加速跟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公司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的市场机遇,拓展汽车连接器应用场景。其中,高频高速连接器对整车信号传输速度效率和稳定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维康汽车重点部署相关的产品与技术研究,已完成汽车智能座舱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高速连接器产品开发,重点布局产品系列有智能驾驶前段视觉感知、车身域控PCB板端连接方案、车规防水等级超过IP68的 type-C连接器组件和高速以太网连接器组件等。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在太阳能及风能逆变系统。2022年10月,公司通过设立控股子公司合肥维峰来进一步贴近服务和开拓长三角核心商圈的新能源类战略客户,有效增强和扩大了公司新能源类客户黏性和规模。报告期内,公司把握“内生+外延”资源高效整合,与重点客户进行联合开发,拓展家用、商用储能以及充电应用所需的连接器,提供光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形成光储充三领域的全方位覆盖,强化新能源连接器业务布局,赋能公司业务高速发展。
公司秉持产品研发和创新驱动的经营策略,经过多年发展,公司聚集了一批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核心技术人员,在产品设计、模具开发、连接器制造工艺开发等技术上具备良好专业素养及技术实力积淀,公司积极将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此外,公司设置了电子连接器技术研发中心和模具研发和加工中心作为专门研发机构以开展产品研发工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连接器CAE仿线D模流分析软件,针对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技术持续展开深入研究和试验,通过不断积累连接器产品的研发设计能力、精密模具的设计、加工、组立能力以及非标自动化生产、组装检测机台的设计和实现能力等关键技术能力,布局高可靠性车用线对板精密连接器研发及量产等战略储备技术,保持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公司在连接器生产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公司以产品能力为核心,重视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 7,233.63万元,同比增长22.80%,通过连续多年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并掌握了连接器产品的多项核心技术,具备同时开展多个研发项目的能力,由公司主导牵头制定的2.00SIC高性能串行连接器、1.27mm间距微型计算机系统连接器、牛角系列锁扣式连接器三个产品系列技术团体标准已完成并正式发布。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积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境内专利16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51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另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公司专利涵盖工控、汽车、新能源连接器等领域。
连接器应用场景广泛、规格繁杂、工艺设计要求高,并且需要随下游产品更新而快速迭代。公司具备精密模具设计开发、精密冲压及注塑成型、自动化加工及检测等全流程精密制造体系,并在产品精密制造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核心技术,公司以国际一流厂商标准的精密制造水平充分保证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稳定性,是公司向客户提供高端精密连接器产品坚实的保障。公司拥有较多技术水平较高的精密制造设备,其中,公司高精密冲床加工精密度达到1μm,冲压行程次数可达到2,000次/分钟,可以有效提高产品加工的精度及效率。此外,公司自主开发的精密塑胶二次成型自动生产线能够保证精密冲压成型后,端子注塑加工过程的高精密度和稳定性,以及自动注塑过程的高品质。公司的微型冲压与注塑技术工艺已应用到小间距精密板对板连接器的生产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精度和质量。
同时,公司建立了高标准的质量监督体系,将质量管理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全链条流程中。公司已通过汽车行业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8质量体系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在连接器冲压、注塑、组装等生产工艺重要环节充分贯彻全流程质量检验体系,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全流程管控,有效提升产品良率的同时降低生产制程成本。
此外,公司实验室已获得UL目击实验室认证,配备有各类先进的产品检测设备,能够充分保证产品的性能及品质符合相关标准。
产品的丰富性,以及半成品模块化、产品生产平台化是公司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基础。公司产品依据设计结构、连接方式、功能特征等不同特点可划分为17大系列,形成了诸多应用场景下的平台化产品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批量销售的具体产品品号超过30,000个。
在此基础上,公司将客户定制化需求与产品平台化生产相结合,即以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满足客户定制化的需求。公司将半成品部件进行模块化并建立专门仓库,成品在此基础上快速进行参数定制及二次开发;半成品主要按需求预测进行规模化生产并预留一定的安全库存,产成品则严格按客户订单即时生产,从而在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在产品设计阶段,公司采取IPD产品集成开发模式,利用CAE连接器产品开发仿线D模流分析仿真软件等专业软件工具,提高开发效率。在模具开发阶段,公司引入SMED模具快速切换体系,能够较好缩短模具开发周期,一般模具开发周期为20-25天左右,复杂模具开发周期约 25-35天左右。在精密制造阶段,公司已经配备全流程自动检测设备,实现自动识别、自动检测、及时处理,产品质量和检测效率都得到充分提升。在产品销售阶段,公司紧贴客户建立华东和华南两大营销中心,成立了大客户部,对客户的要求及时响应、随时处理,更主动更充分挖掘客户潜在需求,相较国际厂商具有更强的本土化服务优势。
公司产品销售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的特点,不同客户的连接需求不尽相同,并且同一客户在不用应用场景下的连接需求也有所差异,这对公司的生产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公司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不断优化已有管理制度,建立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等在内的系列制度体系,并在流程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形成竞争优势。
在流程管理方面,公司采取柔性生产理念,紧凑、合理地对机器、产线进行排列布局,最大限度降低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产线流转时间。并在规范的生产流程及高效的管理体系下,不断提升生产制程的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从而根据不同工艺要求,科学安排生产计划,保证产能充分利用的同时快速消化客户订单,实现快速响应。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引进精益生产管理模式,通过目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单件流生产等方式实现精益生产,结合全流程质量检验体系以及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等,实现降本增效,在报告期内稳定保持较高毛利率水平。
在财务管理方面,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针对应收账款,公司凭借自身出色的产品能力,不断拓展优质客户,并对其账期实现高标准把控,严格控制应收账款账龄。针对存货,公司贯彻最小库存策略,通过半成品保留一定库存实现成品的低库存,避免产生呆滞品,同时结合自身产品的属性和特点,不断根据市场需求额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安排采购、生产计划,在保证公司合理的库存水平的同时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在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下,公司将凭借相较国际连接器厂商的成本及地缘服务优势,以及相较国内连接器企业在工业控制连接器领域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先发优势,巩固及进一步拓展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已经建立完善的“售前商务、售后服务”立体化服务体系,并凭借快速的产品交付和及时的客户响应能力,较早就已成功进入一大批核心客户的供应链。公司客户包括汇川技术、比亚迪、阳光电源、台达电子、安波福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该类核心客户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较高的销售规模,市场基础稳定,且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管控能力和综合实力有严格的要求,供应商资质认证过程严格且周期长,合作关系建立后一般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公司与客户形成的良好、稳固的合作关系是公司获得长期、稳定、优质订单的保障,促进公司规模增长,从而进一步巩固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
截至2023年期末,公司总资产 20.1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8.76亿元。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5%。
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7,233.63万元,同比增长22.80%,通过连续多年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并掌握了连接器产品的多项核心技术,具备同时开展多个研发项目的能力。报告期内,由公司主导牵头制定的2.00SIC高性能串行连接器、1.27mm间距微型计算机系统连接器、牛角系列锁扣式连接器三个产品系列技术团体标准已完成并正式发布。
同时,公司重视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积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境内专利16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51项,外观设计专利 3项,另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项,公司专利涵盖工业控制、汽车、新能源连接器等领域。
此外,研发中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部门,紧紧围绕公司业务板块,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优化。研发中心以公司业务板块为纲,形成了高精密工业板对板连接器、一般工业连接器、新能源连接器、车用BTBWTW连接器以及汽车连接器五大业务对应的研发条线,旨在提高研发与业务的协同效应,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拓展的实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紧密关注生产环节,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交货周期,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注塑冲压环节,公司工程中心从人、工、料、法四个方向深度挖掘产品价值结构,持续改善优化生产工艺。报告期内,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全新3D VISI软件在冲压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将先进的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有效转化成产能、效率提升,报告期内,磨床加工、铣床加工、慢走丝加工、CNC加工、火花机加工、中走丝加工的单月产能、达成率及人工产值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效提高了生产速度。此外,为进一步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公司加强模具零件的智能化管理,针对现有模具备件一一对应生成专属二维码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企业智能化制造水平,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生产和组装环节,公司高度重视库存管理以及智能化生产。生产环节与采购、销售保持紧密沟通与协同,实时做好产能管理和生产规划,有效保障了安全库存和客户交付。
公司持续增强市场拓展能力,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的精密连接器解决方案,报告期内,整体业务规模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并实现了市场开拓的重要突破。
首先,公司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深入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营销中心与研发中心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定制化产品的研发和落地,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扩大新项目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突破了新一代汽车应用领域,为多家车企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开发和落地,实现批量生产,并已在多个车型铺开,有效提升了用户粘性和项目份额。
其次,公司在主要拓展优质客户,坚守优质客户的基础上,积极孵化潜力客户。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已有重要客户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另有上百款产品正在进行导入和认证。尽管面临宏观环境波动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大客户仍保持稳定,为公司业绩维稳提供了强劲的韧力。然而,我们也关注到工控板块的波动和业绩承压,通过孵化引进新的潜力客户以进一步扩充业务场景和业绩增长曲线)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打造高标准的智能制造工厂
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推进新生产基地建设和募投项目投产工作。在企业管理上,公司上线SAP系统,致力于提升工厂的管理效率,实现生产、销售、采购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此外,公司在新生产基地配备智能仓储系统,进一步优化完善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同时,公司大力推进模具加工的智能化,通过对模具加工设备的升级改造,实现高速、高精度的模具生产,以满足各类产品的生产需求。最后,公司以高标准投资建设国内先进的研发实验室和连接器技术研究院,配备一流的实验设备和专业的研究团队,专注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以推动产品创新。
此外,为进一步扩大海外产能布局,提升产品外销比例,公司在泰国投资 1,500万美元建设生产基地。且为提高全资子公司昆山维康项目的建设效率,提升子公司的智能制造能力,公司计划使用1.5亿元的超募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这些项目的投资有助于扩张公司精密连接器产品的生产规模,补充产能、丰富产品结构,逐步释放公司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增强公司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优化公司整体业务布局,持续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助力公司战略升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进一步实现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公司专业从事工业控制连接器、汽车连接器及新能源连接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高端精密连接器解决方案服务商。
在连接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集中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公司将根据连接器行业特征及趋势,同时结合应用领域发展、产品技术更迭最新动向,在高端精密连接器领域进行细分精耕,紧密贴合客户需求,把握国产化替代市场机遇,在“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秉承“专注、超越、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与下游大客户深度合作,引领国内连接器行业新一轮发展浪潮。
2024年,公司将持续坚持自主研发,继续巩固以“工业控制为主体、汽车及新能源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坚定的走国产化替代之路。2024年,围绕公司的发展战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
随着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以智能制造为方向的“再工业化”浪潮方兴未艾,工业控制设备互联和远程交互日益成为提升自动化水平的关键。工业系统包含大量的电气元件和设备,从PCB电路板和传感器到驱动器和电机,再到工业计算机和电气柜等,这些都需要连接器及其他组件共同发挥作用,构成了工业控制市场上连接器的巨大需求。
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工业时代逐步推进,工控连接器在机器人、智能楼宇、家用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2024年,公司将深入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积极布局和拓充相关产品品类,同时充分发挥产品品质优良、产品品类丰富、客户资源广泛、定制化服务输出高效的优势,大力推进存量客户纵深和新客户导入并行的营销策略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夯实工业控制连接器业务,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汽车连接器作为一种关键的零部件,在汽车行业中的地位就如同的关节一样,起着承前启后、贯穿始终的作用,无论是动力系统、操控系统、还是信息娱乐系统,都离不开汽车连接器的支持。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是为汽车连接器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以及智能座舱、车身域控等系统对汽车连接器的需求持续扩大,汽车连接器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从传统的机械连接到现在的电子连接,从单一的功能到现在的多功能,为汽车连接器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公司将持续贯彻产品研发和创新驱动的经营策略,重点部署汽车连接器相关的产品与技术研究,同时加大高频连接器的测试验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投入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引进力度,拉通后台产品研发与前端市场营销的信息共享,逐步强化将客户需求转化成公司内部项目开发需求的能力,提升从技术研究到产品研发再到客户应用、以及从产品研发到公司产品的转化率,助力公司营销策略的推进和客户的拓展开发落地合作。
新能源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风、光、储等电力设施装机量的提高,新能源连接器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未来将成为连接器的主要需求市场之一。
头部客户通常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对产品质量、技术研发和服务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2024年,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紧跟新能源头部客户。同时加快推进泰国基地的建设进度,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机遇,积极开展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新能源连接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助力公司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
人才是支撑公司运营和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公司的经营成果,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始终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集聚了一批熟悉研发、技术和市场、执行力强的人才队伍。新的一年,公司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以及更实举措做好人才建设工作: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训、晋升考核培养等方式不断优化存量人才队伍结构,让有专业特长的人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优势,展现作为;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方式,尤其是销售、研发及管理类人才,持续为公司新征程注入新鲜血液,并落实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等全方位的留才举措,逐步加强用才、引才以及留才体系建设,打造人才这部高端赛车,助力公司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贸易摩擦升级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未来可能影响公司对进口原材料、进口设备的采购,或者未来进口原材料的价格或汇率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影响公司交货质量和成本水平,进而对公司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并影响到连接器行业的贸易环境及政策,导致公司境外客户的需求减少,若公司未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风险,公司通过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供应商结构、产品结构、并加强生产成本控制等多种方式加以应对。
全球连接器行业整体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较激烈。从市场规模看,连接器前10大厂商主要由欧美、日本等地企业所占据,并逐渐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公司在连接器行业已经营二十余年,但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公司在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伴随着国际连接器巨头陆续在国内设立生产基地,开发中国市场,以及国内连接器企业纷纷扩产,未来市场竞争可能加剧。如果公司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未能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响应速度、市场营销等方面持续提升,则可能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下降,进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风险,公司通过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品类丰富度、优化生产工艺、高效运行质量体系以确保产品品质和服务响应速度以及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等多种方式,确保公司始终处于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地位。
公司多年来始终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创新优先的发展战略,技术研发是公司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地位的重要手段。由于公司连接器产品主要面向工业控制、汽车及新能源领域,所面临的工作环境相对更为复杂,市场需求多样,整体表现出“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特点。未来公司如果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及业务创新,则可能会出现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偏离市场需求的情形,公司已有的竞争优势将可能会被削弱,从而对公司未来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风险,公司主动跟踪市场动向,对行业变化做出前瞻性判断,快速响应和精准把握市场趋势,持续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的重视与鼓励,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布局产品的创新研发,为公司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确保公司产品技术研发快速反应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长期的技术积累,同时需要专业化的销售、运维团队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经过多年发展,公司聚集了一批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核心技术人员及管理骨干,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日益激烈。如果公司不能持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保障有效的人才培养与激励的机制,将有可能面临核心人员流失及不能持续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的风险,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受到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风险,公司积极完善和优化员工薪酬福利制度、企业文化环境、股权激励等激励措施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及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完善公司员工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使之更好地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
如果未来下游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将导致竞争加剧,公司产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不排除公司采取调价策略应对竞争的可能,从而导致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同时,若后期公司进入空间更大竞争更激烈的市场,或随着公司新产品覆盖的领域拓宽,存在公司的收入规模增加,而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公司所处工业控制连接器市场,未来伴随国产替代程度加强、市场容量持续扩大,可能出现其他领域连接器企业进入并进一步加剧该领域竞争的情形。若公司不能在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自动化等方面持续保持高水平,则存在因新企业进入或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剧竞争,并进而导致公司市场份额、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另外电子元器件行业下游应用领域涉及面较广,市场需求及行业趋势变化较快。如果公司在产品方向上未能做出正确研判,新产品开发不及时,将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匹配新的市场需求,跟进新的行业趋势,对应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并进而导致对部分客户销售收入出现下滑的风险。同时相较消费类连接器,工业控制连接器本身具有产品生命周期较长、迭代缓慢的特点,因此公司可能还面临迭代缓慢导致价格下降进而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针对这一风险,公司通过加大前端市场需求研判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前端市场需求研判人员与后台研发人员的沟通协作、持续开发出对销的新产品、不断优化迭代传统产品、坚持战略开发、积极储备新的利润增长点等多种方式,确保公司维持合理的毛利率水平。